中國時報 2007.04.12
中日關係意外改善
林中斌
中共總理溫家寶昨天抵達日本訪問,預計將擴大雙方經濟合作。離上次中共總理訪日已有六年半,數年來冰凍的日中關係將進一步暖化。去年十月八日剛就任的日相安倍晉三,還沒去美國之前便造訪北京,是雙方關係首度的突破。
諷刺的是,對外強硬的安倍在去年九月上任時,各方專家都預言中日緊張將升高,如英國週日前鋒報九月廿四日悲觀的論調。即使他訪中後兩天,Hudson Institute 主任Richard Weitz也不看好中日關係,因為歷史情仇太深。
筆者去年六月五日在此論壇所寫「安倍當選為首相將改善對中政策」當時應是極屬另類的看法。
兩月前日本防衛大臣久間章生及外相麻生太郎連續批評美國攻占伊拉克,首相又對美眾議會指責慰安婦事件一度表示不甩。然而,安倍內閣近來對北京卻弔詭的靜音。雖然,執政黨政調會長中川昭一上周暗批中國「偷入東海油田」,但是東京政府可用「非官方立場」洗脫北京的怪罪。
其實,中日關係在緊張的表象下已起深層的「板塊滑動」(tectonic movement)。如果再根據過去來預言未來會誤判情勢。
二○○四年八月北京仇日足球賽暴動,十一月中國漢級潛艇入侵日本領海之後,本來已緊繃的雙方關係急速惡化。政府交相指責,人民各自情緒高漲。○六年二月十三日,前美國國防部官員Dan Blumenthal公開表示,他擔心中日在有油田爭議的東海衝突更勝於台海失控。可是,另一個相反的潛流同時在加速發展,卻為人忽略。
○四年十一月,東京宣 布當年對中貿易量超過對美。到目前為止,那是個一去不返的轉捩點。在○三之前,連續十一年,日本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在○四後,日本落為第三。雖 然,中日雙方經濟相互依賴不斷提高,但是日方更依賴中方。愈來愈多的日本人認為,近年日本經濟的復甦主要靠日中貿易。這種看法逐漸浮現為民意。
日本民調顯示,對中國人反感,但也顯示,要改善與鄰國的關係。○六年二月東京外務省民調呈現:幾乎百分之七十八的人民希望改善日中關係。簡而言之,智慧的日本國民已學會分別處理情感和理智。
前日相小泉純一郎在○一年八月首度參拜靖國神社後,中日高峰會議於是中斷。他持續每年必拜神社,成了與北京改善關係的主要障礙。從○五年開始,日本各界反對小泉參拜神社的聲音漸增。那年六月日本最大報紙《讀賣新聞》的愛國老闆渡邊恆雄撰文批判參拜。同月,當初要求小泉參拜神社的「遺族會」表示,他們不再堅持。次年五月重要商界團體「經濟同友會」公開請求小泉停止參拜。之後七月底民調顯示反對首相參拜神社之民眾已由六月百分之三七增為五三。
○六年初,八位前首相以及小泉盟友公明黨黨魁神崎武法公開反對參拜神社。小泉左右也跟進,包括競選首相的前內閣官房長官福田康夫及財務大臣谷垣禎一。甚至右派大將外相麻生太郎也於二月廿日對NHK表示若當首相不一定參拜。
這種發展給將繼任首相的安倍莫大的壓力。○六年三月被冷凍多年的親中派宮本雄二派任駐北京大使。他於四月見到胡錦濤後,安倍的代表便暗中與北京高層商議他訪華的事宜。
所以,四月底之後,安倍便模糊處裡他是否參拜神社的議題。五月,他派夫人秘訪北京。同時,他也得到小泉的支持。小泉扮黑臉更能拉高安倍扮白臉與北京談判的籌碼。六月四日,東京恢復對中低利貸款。七月底,雙方東海爭議談判達成部分共識。九月十一日,安倍正式宣稱,他當首相後去與不去靖國神社成為「非議題」,因為「我不會說」。這與小泉以私人身分參拜仍用電視轉播,截然的區隔。十月八日,安倍見胡錦濤後的共同聲明中首度承認雙方是「戰略關係」。
日本已在十字路口徘徊多時。軍事上,它面東,與美國結盟,最近又與澳洲建立安保關係。經濟上,它面西,與中國合作。如果美國在伊拉克泥淖中喪失叱吒全球的實力,而中國的經濟持續擴展,日本將面臨極為重大的挑戰。近來,日本已加強與台灣實質的關係,我們祝福它兼顧安全與繁榮的成功。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曾任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
2007年4月12日 星期四
中日關係意外改善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