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2日 星期二

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

黃庭堅說:「士大夫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於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語言無味。」施公說:「學問的三個階段是因襲、規撫、創獲。」所以讀書很重要,不讀書就無從因襲,更不用提規撫和創獲,語言當然變得無味。

  昨天在德文課上討論到讀書這個話題,小捲和小朱都覺得讀書讀太多會導致知識的傲慢,老師也同意。我說那是書讀得不夠多才會這樣,知識的傲慢是因為半瓶水響叮噹,書讀得越多會越感到宇宙的無窮盡,然後就更謙卑。

  研究生就是士大夫,不讀書想寫出好文章,無異緣木求魚。大量閱讀正是做學問的基本功,正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做學問也是一樣。所以該去讀書了。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書毒太多會導致知識的傲慢??

第一次聽過。

V

匿名 提到...

V

剛整理文章發現一篇,節錄一段如下:

***

過往,我不會覺得國立的就會比私立的好,私立的就比國立的差,因為以臺灣偉大的的教育體制,還有考試制度來說,其實不管讀什麼學校,都是一樣的,每間學校中只有極少數的人能意識到這點,並加以突破,而那些意識到這個環境問題的人,因為他們已經覺醒,所以不管是在哪個學校,這種世俗的排名對覺醒者來說,是沒有意義的。

反觀如果是沒有體悟到這點的話,那麼,學校的差異對這些人來講,也沒有差別,因為他們都是無法看清楚這個世界的人,這樣,書看多與少,只是滄海一粟中那種「量」的差別而已,並沒有辦法到達「質」的改變。

量與質的差別,簡單來說,僅有量的改變,是大毛蟲與小毛蟲的差別而已,而質的變化,是指從毛蟲變成蝴蝶。

***

schmetterlin 提到...

我第一個想問的是,過往你不會這麼覺得,那現在還是一樣嗎?

我想公立和私立並不是學校評比的絕對標準,但不同的學校科系還是會有差別,師資、軟硬體資源、風氣、人脈等,公立學校只是比私校便宜而已。

說到讀書,讀什麼書也很重要。資訊系的學生,資訊方面的書讀得再多,也體會不到人文之美,有可能從質變到量變的部份,也僅限於資訊技術這個方面。光閱讀資訊方面的書藉,而可以思考到人文方面的人,也許不是沒有,但那可能是天才。

也許我比較幸運,就讀的科系都是社會科學。因為生活無處不政治、生活無處不談判、生活無處不戰略,讀書的同時就會思考到這個人類的世界,所以我會覺得讀書很重要。

最可悲的應該是頂著名校學歷、半瓶水卻又沾沾自喜的人吧,比方說,王重陽的徒子徒孫們。

匿名 提到...

某間學校還是沈入淡水河比較好……

今天眼鏡撞斷,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