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6日 星期一

鄉愿


  萬章曰:「何如斯可謂之鄉原矣?」

  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顧行,行不顧言,則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為踽踽涼涼?生斯世也,為斯世也,善斯可矣。』閹然媚於世也者,是鄉原也。」
  萬章曰:「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
  曰:「非之無舉也,刺之無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汙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潔;眾皆悅之,自以為是,而不可與入堯舜之道,故曰德之賊也。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惡佞,恐其亂義也;惡利口,恐其亂信也;惡鄭聲,恐其亂樂也;惡紫,恐其亂朱也;惡鄉原,恐其亂德也。』君子反經而已矣。經正,則庶民興;庶民興,斯無邪慝矣。」(孟子‧盡心下37)


  在論語裡面可以看到孔子討厭鄉愿,孟子更是大鞭鄉愿。我以前跟萬章一樣,我也想問「一鄉皆稱原人焉,無所往而不為原人,孔子以為德之賊,何哉」。看了《孟子》的這一段,我好像懂了。

  人有千百種,一個人的為人不可能千百種人都稱善,一定會有所批評。所以如果對於某個人千百種人都稱善,那一定是他「閹然媚於世」,所以孔子才會「以為德之賊」。或許孔子和孟子都是因為受到批評才有感而發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