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5日 星期日


  從小就被大人們要求用功讀書,但他們從來沒有告訴我,什麼是書。

  「讀書」這個詞彙在中文裡可以有很多意思,例如閱讀、研讀、準備考試、就學或升學。之所以被大人要求用功讀書,最主要目的就是升學,而升學又以獲得一個好工作為目的,最終的目的除了錢之外,也包括社會地位。「書中自有黃金屋」在這裡就是最有代表性的標語。我們這些被要求用功讀書的小鬼們,有人長大後就會心有所感:哼!讀書根本沒用!

  「什麼是書」這個問題第一次在我腦子裡浮現,是我翻開鈕先鍾某一部著作的時候。他在前言裡寫著:「這部作品有書的形式,但沒有書的實質。」書的實質到底是什麼?也許答案不只一個,但我在寫論文的時候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其實書還不就是人寫出來的,寫書就是要把自己的意思在公眾面前表達出來,所以讀書就是接收別人所要表達的東西。以前有一個教授告訴我們,讀書的時候要試著和作者對話。過了很久我才比較了解當時教授的意思。透過和許多作者的對話,可以從中吸收他們的智慧和經驗。與此相反,所謂的死讀書,就是把書本裡的文字塞進腦子裡,卻沒有吸收到任何智慧和經驗。另一方面,要吸收智慧與經驗,還有其他的方式,讀書只是其中一種管道。

  至於到底什麼是書,大概很多人會回答,書就是被裝訂成冊的許多張寫有文字的紙。這大概就是所謂「書的形式」,照鈕先鍾的觀點來看。「書的實質」就比較不好解釋,我只能說,例如孫子兵法是一部書,但它並不一定存在於被裝訂成冊的許多紙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