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3日 星期二

圍棋與戰略


  圍棋之中有戰略,戰略之中有棋局。要把戰略應用在圍棋上面,難度似乎頗高,但要把圍棋應用在戰略上,可以發揮空間很大。

  圍棋的「圍」,包含兩種涵意,一個是圍地,一個是圍子。圍地是防守,圍子是攻擊。有攻有守,有敵有我,從中就可以生出戰略這個東西。

  軍事的層次可分為鬥、術、略,亦即戰鬥、戰術、戰略。圍棋也有,圍棋的特質包含了精確性和模糊性。(註1)棋局當中,尤其死活、官子,以及中盤對殺的部份,最是講求精確性,或者可說是圍棋的戰術性及戰鬥性。一局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佈局、中盤、官子,其中又以佈局最有味道。棋盤上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處處皆可下子。在如此自由的規則之下,既有三百六十一個選擇,那麼該下子於何處是沒有標準答案的,但選擇卻有優劣之別。因為沒有標準答案,各個棋士會有各自的下法,也就是所謂的「棋風」。(註2)從此也就發展出圍棋的戰略性。

  以上是圍棋與戰略的相通之處,接下來要談一點關於圍棋在戰略上的應用。

  大國手吳清源給川端康成採訪時,曾經這麼回答:「圍棋講究的是調和,因此勉強是行不通的。每一枚棋子,原本都不應該會被提取或成為死棋,是因為有不合理的情形出現,才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我認為, 圍棋的勝負與一般的輸贏略有不同,因為其中所佔的人為因素極少,幾乎純屬自然現象。只不過人們將此自然現象,冠以勝負的名義罷了。」(註3)

  當然每位棋手有棋力高低之別,棋力低者,容易下出錯棋或無理棋,也就是下子於毫無意義的交叉點上,或下錯子導致形勢不利。然而,當對奕雙方棋力相當時,亦即高手過招,錯誤甚少或幾無錯誤,其下出來的棋局所呈現的勝負,大抵就可稱之為自然現象了。

  戰略,用四個字來解釋,即「致勝之道」。既有勝者,即有負者。中國有句俗話說:「勝敗乃兵家常事。」常事也就是自然現象。勝負既是自然現象,也就不是可以強求而得的了。孫子明確指出:「勝可知,而不可為。」也可說是隱含了天人合一的戰略思想。

  隆美爾在北非敗給了蒙哥馬利,未必就表示蒙哥馬利強過隆美爾。也許我們可以說,隆美爾站到了負的這邊,而蒙哥馬利站到了勝的這邊。

  所以,善戰者不只是要懂得如何打勝仗,還得要懂得如何打敗仗。勝利固然勝得光彩,但失敗也能敗得漂亮,古今善戰者皆然。

───────────────────
1參見陳祖德於光明日報社的演講內容,http://www.gmw.cn/content/2007-05/10/content_619766.htm
2王銘琬著。《新棋紀樂園‧開天篇》,台北:大塊文化,2006,頁16-17。
3水口藤雄著,路振芬譯。《棋聖 吳清源》,台北:大都會文化,2006。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