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3日 星期日

拿理想主義砍現實主義


  對於政府推動的入聯公投,美國前幾天首度由國務卿萊斯重批,她在年終記者會說:「我們認為,台灣申請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公民投票是挑釁的政策。它使台海緊張無謂地升高,也不能保証能為台灣人民在國際舞台上帶來實質利益。

  陳總統水扁先生強硬回擊,「入聯公投有272萬6499份的連署,依《公民投票法》進行,這是尊重民意,不是挑釁的政策」,「台灣沒有挑釁的政策,只有尊重民意及依法行政的政策,入聯公投是台灣民意的展現;挑釁的不是台灣、而是『中國』,仍會持續不斷推動,而且會過關」,「入聯公投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台灣的民意,是兩千三百萬人透過由外而內、內下而上的提案與熱烈連署,且依公民投票法規定進行;他強調,最近看到在WHO的IHR網站上,中國將台灣的基隆、花蓮、高雄、麥寮、台中等八個港口列為中國境內港口,就是一種嚴重的挑釁」,「入聯公投是台灣民意的展現,並向全世界發聲,希望世界都能聽到,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不是中國的 一省或一部分,台灣人民有權進入聯合國,所以『沒問題,可以放心』,而且會持續不斷推動,並會在明年3月22日過關」。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研究員林正義表示,萊斯的談話,只是美方層級提高,內容並沒有太大變化,未來若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總統候選人抨擊我入聯公投,「對台灣的殺傷力才會比較大。」 淡江大學美研所所長黃介正認為,萊斯「不應干涉我內政,但她也是在捍衛美國在亞太利益」,此舉傷害了台美關係,「北京應該會很高興。」

  從上面的剪報資料來看,很明顯我們的政府是拿理想主義砍現實主義,比起理想主義比較接近「應否」的概念,現實主義則比較接近「是否」的觀念。台灣認為進行入聯公投為「應然」,而美中兩國反對入聯公投則為「事實」。

  台灣的民族主義已經逐漸抬頭,公投是民族自決的最重要手段,難怪美中兩國會強力反對。今天的局勢令人不得不聯想到蔣介石南京政府時期的革命外交,以民族主義做為外交的後盾,這是兩面刃。如此政治手段的力量確實可以增強,但卻讓外交政策失去了彈性。而今天台灣的民族主義還沒有完全崛起,強度遠不如當年中國的民族主義,政府卻把對大國關係弄得跟當年一樣糟,確實是很冒險。

  也許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相對的。入聯公投在國際上是站在理想主義的立場,但在總統大選之中,似乎是站在現實主義的位置。

沒有留言: